千亿级三七产业如何打造?

——《中国现代中药》2018年第3期导读

三七,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干燥根和根茎,是我国传统名贵大宗药材、具有活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现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享有金不换南国神草参中之王等美誉是血塞通(血栓通),云南白药、复方丹参片、漳州片仔癀等我国中成药大品种的主要原料三七还是我国种植基地规模大、有效成分清楚、临床疗效确切,市场前景广阔的中药大品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三七相关产品产值超过700亿元。三七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不但成为研究热点,而且在基地建设、产品开发、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三七作为我国特有的优势中药大品种,通过加大投入,系统开展相关研究,以科技创新提升三七在心脑血管系统等重大疾病防治中的产业价值,促进产业升级,将三七产业培育成为千亿级产业,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实施重要举措。

本期专论“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三七产业创新发展”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携手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崔秀明教授撰写,结合云南省三七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三七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为三七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详见原文。

研究团队介绍

黄璐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主任。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科技部重点领域中药资源创新团队负责人,部局共建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分子生药研究。

崔秀明,研究员,博士。现任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云南省三七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站长。主要研究方向:中药资源生态及中药材GAP工程技术研究、道地药材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与制订。

该团队从事三七研究工作30余年,在三七的道地性、质量标准、GAP规范栽培技术及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在国内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国家中药材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黄璐琦院士的带领下,主持制定了《三七药材》、《三七种子种苗》2项国际标准、《文山三七》国家标准和20个省级系列标准,制定了《三七花》《三七茎叶》2项云南省地方特色食品标准;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三七论文150余篇,主编出版了《中国三七大全》、《三七药材的道地性研究》等三七专著9部,获得发明专利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其它省部级奖5项。为云南三七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