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中药》创刊20周年“我与现代中药”主题征文—— 不忘初心 开创未来

不忘初心  开创未来

肖培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了,我有幸作为这段时光中的一名亲历者,践行者和奋斗者。

不忘初心,感慨万千。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作为厦门大学一年级新生迎接这个伟大事件,1953年作为新中国首批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到了北京。我的任务是:研究药用植物及中药。当时的现实情况是:全国还没有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还没有药材公司,药材均由各地的供销合作社作为农副产品由多地收购站代办,因此,连最基本的信息:如中国中药有多少种?哪些药材是常用中药?产地和产量如何等一概不知。因此,新中国的中药事业是从“一穷二白”“一无所有”开始的,我是其中的一名见证者。

参加工作后,我一直住在北京南纬路二号大院内,这里是先农坛旧地,也是前中央卫生研究院的所在地。我国医药卫生研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要发源于此。当初我参加工作时作为办公室和实验室的房间是先农坛的最后一排平房。弹指一挥间,此时我似乎又回到了66年前,就是在这间庙宇式的屋子内,在这间空荡荡的小屋内,当时仅有一张二屉桌、一条上面可睡人的长板凳和一个破旧的书柜,这就是我参加工作时的所有,往后的日子像放电影一幕幕地回放。

20世纪50年代末,为了搞清全国中药资源的情况,38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奔赴全国各地开展了全国第一次中药资源普查,并将普查结果,总结在4册《中药志》中。解决了中国中药信息、资源“从无到有”的矛盾。

当时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禁运,急需找到我国现有的与这些进口药材类似的代用品,在寻找中我们发现:亲缘相似的种类,其化学成分和疗效也往往更加近似,从这个思路出发,我们找到了代替利血平的中国萝芙木,代替进口安息香的国产安息香、代替马钱子的国产马钱子,代替芦荟的国产芦荟,代替胡黄连的国产黄连素等。我在此过程中萌生并奠定了“药用植物亲缘学”的原始思想。

由于全国第一次中药资源普查中的各种特殊情况,最后留下西藏地区资源普查尚未进行。从1960年开始,我们曾对西藏进行了6次药源调查,并在1965年与当地同仁共同撰写了《藏医藏药的初步调查》内部刊物并出版,期间还对莨菪类,大黄类资源做了深入的调查及研究,发现了常用的藏药唐冲嘎薄(矮莨菪 Przewalskia tangutica),是一种莨菪碱类高含量的新资源植物。

时间又定格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时中国在经济、科学技术尚处在十分薄弱的阶段,但是为了加深和非洲人民的友谊,我曾多次被派往非洲多国协助他们整理当地的草药。在坦桑尼亚考察时,恰逢坦赞铁路修建,亲身体验到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友好;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在那里的一个偏僻乡村考察时,当地居民倾村出动载歌载舞时的场面。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1979年我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聘为技术顾问。当时我每年去瑞士一段时间,负责世界药用植物的整理工作,对世界药用植物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也有机会考察欧洲的科研机构、大学与药厂;真实地感受到中国与西方在科学技术和管理上的差距,萌发了必须奋发迎上的决心。

 “我们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健康”。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我在江西永修卫生部五七干校药厂劳动期间,接触了制药生产实际,并针对当地夏季无名高烧的肆虐,试制成功了“热可平注射剂”,该药迄今仍在江西大规模生产。

经过实际工作的种种锻炼和考验,1979年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在我所从事的工作中,有一项艰巨而有价值的任务,那便是1983年创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现更名为药用植物研究所)。当时的条件真可谓是一穷二白,建所时没有一名正研究员(我那时已晋升为副研究员);仪器设备经过评估也只有20万元。但是在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抚育下,经过全所同志的艰苦奋斗,研究所不到10年便被WHO确认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并已成为世界上知名的药用植物研究机构。我也在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工程部的首批院士。

回顾过去,我切身体会到,我的成长与共和国70年的成长密不可分。我十分幸运亲历了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

“凝心聚力同筑梦,携手奋进新征程”。在我66载药用植物研究生涯中,合作交往最多的是“中国药材公司”。中国药材公司在经营中药的历史过程中,以“结合生产实际,依靠科学技术,促进中药发展”为自己的优良传统和创业特色。例如组织全国中药栽培,推广GAP技术,组织攻关紧缺药材(如人工麝香、西洋参、天麻等成功例子)研发。这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组织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进一步摸清家底,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面对祖国改革开放的总形势,面对新时代和新征程,真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不忘初心,今昔对比,中医药事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和有战斗力的队伍,无论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政策等各个方面均居世界前列。只要我们明确方向、找准目标,形成合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以下举例一些我们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例如: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如何用好中医药?如何使中医药在卫生、经济、科技、文化、生态五大资源中作出积极贡献?

如何将中医药的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密联合起来?

如何将生态农业和药材生产很好地结合起来?

如何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应用到科学调控中药的生产中去?

如何使用基因育种等新技术,让药材优质、高产?

如何将中医药优秀文化融入到“一带一路”中去?

如何在“大健康产业”和“大品种中药”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如何将分散在产、学、研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来集中攻关?

如何使中医药在防治各种慢性疾患、老年病和抗衰老中发挥作用?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不忘初心,开创未来。我们将更加满怀信心地去迎接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的早日到来,迎接中医药事业的伟大复兴的早日到来!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5日